《應激行為和腦疾病中神經-免疫相互作用以及相關藥物和營養品的研發》國際聯合會議在我校圓滿舉行
時間:2016-11-07
編輯:宋采
作者:張翼
審核:
來源:食品科技學院
瀏覽次數:
10月27日至29日,由我校聯合國際應激與行為學會(ISBS)、美國心理神經免疫學會( PNIRS)、國際身心介面學會(MBIS)共同舉辦大型國際學術會議在我校多功能廳圓滿完成。校領導葉春海、章超樺出席了開幕式。
此次會議包括第9屆國際地區生物醫學與神經科學應激與行為會議、第6屆身心介面國際研討會、第1屆腦疾病相關海洋藥物與營養品研討會和心理神經免疫研究學會中美討論會四個會議組成。會議有來自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德國、波蘭、愛爾蘭、英國、孟加拉國、秘魯、土耳其、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以及國內高校、研究機構和企業的代表一共100余位各相關領域專家學者。
本次會議突出了國際先進研究領域;腦與免疫的相互作用在大腦疾病方面的研究進展,如免疫失常對抑郁癥、精神分裂、老年癡呆和帕金森氏癥發病的重要作用,獨特地提出海洋生物活性物質通過干預此過程的新思想,并報道了海洋活性物質在防治相關疾病的方面的重要發現。會議上,與會代表們交流分享了各自在相關領域內的新發現、新理念,氣氛活躍。許多國際重量級的學者做了精彩的報告,如來自愛爾蘭國立大學的國際神經精神藥理學會前主席Brian Leonard教授做了關于炎癥、腦葡萄糖代謝與抑郁癥關系的報告。來自俄羅斯的諾貝爾獎得主冠名巴甫洛夫生理學實驗室的主任Victor M. Klimenko教授做了促炎細胞因子對于大鼠出生后早期個體發育認知功能形成的影響的報告。來自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Joseph R Hibbeln教授做了關于成癮者的n-3/n-6脂肪酸失衡及魚油消費與孕期吸煙風險關系的報告。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Mikhail V. Pletnikov教授做了精神分裂癥中基因-環境相互作用中的趨同途徑的報告。來自美國伊利諾伊大學Urbana分校的美國NIH首席研究員、《大腦、行為和免疫》主編Keith W. Kelley教授介紹了心理神經免疫學研究學會(PNIRS)的歷史及中國心理神經免疫學的進展。來自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哈洛靈長類動物實驗室的Christopher Coe教授(心理神經免疫學學科的奠基人之一)做了微生物組及腸/腦軸對于進行性健康和心理神經免疫學研究的重要性的報告。來自加拿大達爾豪斯大學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的Richard E. Brown教授做了老年癡呆模型小鼠與年齡相關的學習與記憶改變的精彩報告。來自多倫多大學的加拿大營養學首席科學家、《前列腺素、白細胞和、必需脂肪酸》主編Richard Bazinet做了大腦中存在與缺乏的脂肪酸:精神病的大腦靶點的報告。來自臺灣大學的沈立言教授(國際營養協學會主席)做了天麻水提物通過調控單胺調節途徑對非可預見慢性溫和應激導致大鼠抑郁的拮抗效果的報告。來自澳大利亞臥龍崗大學的國際著名分子營養和神經藥理學家黃旭楓教授做了植物三萜在肥胖癥和2型糖尿病中抗炎癥和改善認知作用的報告。來自我校及廣東醫科大學的代表也在會議上交流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本次會議開幕式上,隆重地進行了廣東海洋大學海洋藥物研究所的成立授牌儀式。
此次科學盛會促進了不同國家(地區)、不同相關學科領域的學者的交流,為大腦-免疫系統相互作用的研究、大腦疾病機理的深入認識和相關海洋藥物與營養品的研發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也大大提高了我校在國際上相關領域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更可喜的是,已有4-5位教授將同海洋藥物研究所在研究生交換,國際平臺建設和聯合申請研究基金方面建立合作。
開幕式現場
廣東海洋大學海洋藥物研究所的成立揭牌
與會師生和嘉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