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校黨委主導制定的“質量30條”行動計劃、“協同創新”行動計劃和“南海戰略”行動計劃經過3年實施,至2016年初順利收官,一番盤點總結,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呈現在人們面前——驀然回首,學校又經歷了一輪快速發展!
獲得博士學位授權單位資格,填補本省水產博士點空白。經過前幾年的立項建設,2013年,學校獲批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實現了本校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廣東省水產博士點零的突破,辦學層次得以提升,“學士、碩士、博士”的完整學位授權體系構建完成。一級學科碩士點由5個增加到7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由2個增加為3個。
入選廣東省高水平大學建設范圍,獲得兩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2015年6月,我校“基于南海現代漁業可持續發展的水產學科建設”和“面向南海海洋變化與災害預警的海洋科學學科建設”2個學科項目,被列為廣東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項目,學校獲批為廣東省14所高水平大學建設范圍高校之一,學校邁進高水平海洋大學建設新時期。
首次列入“一本”招生,“一本”專業增至38個。2015年5月,我校獲準首批10個專業在廣東、山東、四川三省列入當年第一批本科招生,2016年“一本”專業增至 28個,帶動學校整體生源質量大幅提升。
人才培養水平顯著提升,首次獲批4類國家級教學項目。2013~2015年,學校新增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項目共495項,其中國家級124項,省級371項(比前三年增加1.3倍),實現國家級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項目零的突破。獲批省級研究生示范課程8門。獲評省級優秀碩士學位論文5篇。2015年首次招收研究生留學生。本科生自主或參與申請發明專利22項、產品設計7項。學生參加課外學術與文體競賽共獲省級以上獎勵726項,年均獲省級以上獎勵242項,是前三年的3.46倍。畢業生就業質量持續提升。
教師隊伍建設扎實推進,首次獲得副高職稱評審權。至2015年底,學校有碩士生導師252人、博士生導師28人、博士學位人員334人,分別是2012年的1.50倍、1.75倍、1.42倍。領軍學者、杰出青年、講座教授、省級教學名師均實現零的突破。有8人入選廣東省“揚帆計劃”高層次人才培養對象,8名教授受聘為教育部2013~2017年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兩項數據均比2013年有顯著增長。2014~2015年,副高職稱評審權專業獲得零的突破并增至8個專業。
平臺建設進展迅速,超額完成“三大計劃”平臺建設任務。2013年,我校“廣東省珍珠養殖與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獲批為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英國斯特靈大學合作的“海水魚弧菌病新型疫苗研究與應用國際科技合作創新平臺”成為教育廳國際暨港澳臺創新合作平臺,2015年,“南海現代漁業協同創新中心”獲批為廣東省首批協同創新中心(培育),三者皆填補了本校相應空白。至2015年底,學校擁有重點科研平臺35個,在2012年底的基礎上新增22個(其中省部級重點科研平臺9個,市廳級科研平臺13個),超額完成“三大計劃”設定的新建重點科研平臺17個的總體目標任務。
科研到賬經費首破億元,論文首次登上世界頂級刊物。2013~2015年,學校到賬的年度科研經費分別為1.0500億元、1.2260億元、1.9479億元,增幅分別為16.24%、16.76%、58.88%,年均增幅為30.62%,三年科研經費總量是前三年的2.11倍。三年間,承擔國家級項目116項、省部級項目321項,獲得各級科研獎勵35項,其中省部級以上獎勵11項。我校為第一完成單位在《Nature Review Neuroscience》發表影響因子為31.427的高水平論文,開創了我校教師在世界頂級刊物上發表論文的先例。
社會服務能力顯著提升,首次獲批國家級水產新品種。一是破解相關產業技術難題,比如:與國家海洋局南海環境監測中心合作首次制定海水中PAHS測定國家標準,攻克沙錐魚全人工繁育難關,首次培育出國家級水產新品種——馬氏珠母貝“海選1號”,“海大1號、海大3號菠蘿蜜”、“茂海大椒”等果蔬新品種通過廣東省品種審定。二是加強研究、開發、服務機構建設,成立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和東盟研究院,與深圳、廣西和上海等地相關單位開展研發工作,并取得明顯成效。三是充分發揮高端智庫作用,為國家南海漁業決策提供科學支撐,為維護我國南沙主權和海洋權益做出了重要貢獻;為地方和企業主持編制海洋、水產、農業等各類規劃共43項。
內部治理與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學校章程在全省高校首批獲得審核通過。著力深化綜合改革,內部治理體系更加完善,《廣東海洋大學章程》于2014年在全省高校中首批獲教育廳審核通過,學校于2015年獲評為“廣東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管理服務質量進一步提高,學校先后被評為廣東省高校“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學校”“后勤服務先進集體”“節能型示范高校”。辦學資源配置機制更加優化,堅持優先配置重點學科、特色學科及一本專業的教學儀器設備,完善了以分析測試中心等為基礎的大型儀器共享平臺等。
黨建工作扎實有效,育人環境進一步優化。黨建工作制度進一步完善,黨建育人工作與黨建“五帶動”活動深入實施,在廣大師生中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校師生的整體素質得到有效提升;健全并落實“書記抓、抓書記”基層黨建責任制,關志強書記主持的2015年度“書記項目”獲省委組織部通報表揚;黨風廉政建設和干部管理得到拓展和完善,干部隊伍素質不斷提升,廉潔海大長效機制持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持續推進,校風學風日益向好,以“學術校慶、校友校慶、文化校慶”為主題的80周年校慶活動圓滿成功,建設了校史館和校園文化景觀,著力打造南海大講壇、軍學共建、海洋科技節等12個校園文化活動品牌,獲得廣東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6項。育人環境進一步優化。
總而言之,“三大行動計劃”的實施取得了預期的成效,為加快建設高水平海洋大學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其編制與實施的成功經驗亦正可為編制和實施“十三五”事業發展規劃提供重要借鑒。
(新聞主編:陳淦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