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上午,由廣東臺灣研究中心主辦,我校兩岸海洋問題研究所承辦的國臺辦重點交流項目“兩岸青年海洋文化探尋之路”活動在湖光校區主樓多功能廳開幕。廣東省臺辦副主任、廣東臺灣研究中心主任陳林佐、省臺辦綜合處處長伍曉軍,湛江市副市長梁志鵬等出席儀式。校長葉春海代表學校在儀式上致辭,校黨委副書記向獻兵主持儀式。在粵臺籍青年代表及我校部分師生參加了儀式。
葉春海在致辭中對活動開幕表示熱烈祝賀。他回顧了近年來我校與臺灣海洋大學、高雄海洋科技大學等臺灣高校密切交流往來并多次組織和參與海峽兩岸青年交流和學術交流活動的情況,介紹了我校兩岸海洋問題研究所自2012年成立以來取得的研究成果,寄語兩岸青年“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共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同擔當開拓兩岸關系前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通過參與兩岸青年海洋文化主題活動,加深彼此了解,增進情感友誼。
陳林佐、梁志鵬在開幕式上發表講話。陳林佐認為,兩岸青年匯聚湛江、探尋海洋文化具有特殊意義。本次交流活動,以“海洋文化”為主題,突出了廣東的人文地緣特色,突出了兩岸青年的“親情、友情、海洋情”,是一次文化之旅、歡樂之旅和友誼之旅。梁志鵬從地理環境、人文歷史、自然資源、經濟發展等方面介紹了湛江的整體情況,希望通過此次活動,讓兩岸青年認識和了解湛江,在交流中建立深厚的友誼,共同為粵臺、湛臺的交流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
臺北市青年聯合會會長陳建維,東莞901兩岸青創聯盟總經理陳怡廷,在粵臺籍學生代表林蕓安先后在儀式上發了言。
儀式結束后,我校兩岸海洋問題研究所所長鞏建華教授作了題為“中國南海海洋文化概覽”的專題報告會。
本次“兩岸青年海洋文化探尋之路”活動以“兩岸情,海洋夢”為主題,以探尋“21世紀海上絲綢之旅”為主要內容。活動為期四天,參與活動的兩岸青年將參觀徐聞“漢代絲綢之路始發港遺址”大漢三墩、陽江“漢代海上絲綢之路沉船遺址”南海一號等地,通過體驗式交流活動,進一步了解廣東海洋文化,增進親情、友情。
成立四年來,我校兩岸海洋問題研究所的工作卓有成效:先后完成了廣東臺灣研究中心下達的研究課題五項,出版專著兩本,申報國家級項目一項,實現了我校在國家社科規劃課題重點項目上的重要突破,并編輯出版了四期《海上絲綢之路》雜志,為兩岸問題學術研究、交流與合作做出了貢獻。

開幕式現場

校長葉春海發表致辭

黨委副書記向獻兵主持開幕式

省臺辦副主任陳林佐發表講話

副市長梁志鵬發表講話

兩岸青年代表陳建維、陳怡廷、林蕓安先后發言
(新聞主編:張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