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三屆四次“雙代會”代表審議討論的《廣東海洋大學落實“質量30條”行動計劃》《廣東海洋大學推進“協同創新”行動計劃》《廣東海洋大學服務“南海戰略”行動計劃》(統稱“三大行動計劃”)以面、線、點有機構成的形式,整體回答了在贏取建博攻堅戰之后,學校的發展目標、發展動力和發展抓手問題。在全體代表一次會議上,規劃與法規處處長譚樹明對計劃編制的背景、思路以及計劃的形成過程和主要框架進行了說明。
“三大行動計劃”的編制背景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是國家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明確要求。
2011年4月,胡錦濤在清華百年校慶講話中強調,我國高等學校要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最核心最緊迫的任務。
2012年3月,教育部出臺《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簡稱“質量30條”),針對當前影響和制約質量提高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提出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30條具體措施。
隨后,教育部、財政部聯合發出《關于實施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的意見》(簡稱“2011計劃”),鼓勵高等學校與科研機構、行業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建立戰略聯盟,促進資源共享,在關鍵領域取得實質性成果,實現高等學校創新能力的顯著與持續提升。
去年11月召開的黨的十八大提出要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同時提出建設海洋強國的發展戰略。
如何將上述戰略部署和要求統一轉化為學校的具體行動?學校主要領導經反復思考、研究和聽取意見,決定推動實施“三大行動計劃”。
“三大行動計劃”的基本內容
《廣東海洋大學落實“質量30條”行動計劃》(簡稱“質量30條”行動計劃)是貫徹落實教育部“質量30條”,推進學校內涵式發展的行動計劃。該計劃圍繞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推進文化傳承創新,提出12方面的主要任務,確定實施6大工程。
《廣東海洋大學推進“協同創新”行動計劃》(簡稱“協同創新”行動計劃)是貫徹落實國家“2011計劃”,推進協同創新的行動計劃。該計劃以加強校內單位部門之間以及與校外的深度合作,提高協同創新能力為依歸,在具有優勢和特色的領域組織優秀團隊,選擇條件成熟、基礎較好的項目,開展不同類型、不同層次協同創新中心前期培育,重點培育組建10個校級協同創新中心。
《廣東海洋大學服務“南海戰略”行動計劃》(簡稱“南海戰略”行動計劃)是貫徹落實國家”南海戰略,強化學校的辦學特色和服務社會發展的行動計劃。該計劃以加強南海問題研究對接國家“南海戰略”,以關鍵技術攻關為支撐推動南海海洋產業發展,以文化傳承創新為動力促進國家海洋事業繁榮,圍繞國家建設海洋強國、廣東省建設海洋強省的目標要求,建設8大重點工程。
“三大行動計劃”的內在聯系
“質量30條”行動計劃是“面”,側重整體推進,全面提高;“協同創新行動計劃”是“線”,側重發揮“協同創新”的主線引領作用,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推動人才培養機制改革;“南海戰略”行動計劃是“點”,側重突出發展重點,強化海洋特色。
“三大行動計劃”彼此之間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各有側重,以面、線、點有機結合的形式,把握住了學校未來三年的建設重點、努力方向和整體發展布局。
譚樹明在起草說明中表示,“三大行動計劃”的起草是在學校領導悉心指導、認真審閱,牽頭部門與相關單位、部門多次溝通討論、反復修改的基礎上提交本次“雙代會”審議的,將在廣泛聽取代表意見和建議,進一步論證、修改和完善之后正式頒布實施。
(新聞主編:張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