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上午,學校在霞山校區圖書館報告廳召開黨委全委擴大會,傳達學習中共廣東省委十屆六次全會精神,并結合省委第八巡視組反饋意見及我校整改方案,研討我校發展中面臨的新矛盾、新問題、新挑戰,破解發展難題,提出思路和對策。校領導劉衛國、潘泰、吳灶和、陳澤球、章超樺、黨委常委陳保和各單位、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出席了會議。劉衛國書記并主持了會議。
劉衛國在會上傳達了胡錦濤總書記在聽取廣東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后的講話要點以及汪洋書記在省委十屆六次全會上的報告和總結講話要點,并結合我校實際對會議精神的落實提出了要求。
會議指出,本屆學校領導班子高度重視發展方式轉變問題并將之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會議強調,要提高學校的自主創新能力,就要創新體制、機制和制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
集體學習后,與會人員分黨委常委、黨群教輔、行政機關、理工科學院和文科學院等五個組進行了討論。
常委們認為,這幾年我校的科研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但與其它高校相比仍有不小差距,校內不同學院、文科與理科之間的差距也較大。學校對文科面上的支持是不小的,只是由于文科的科研方式方法和手段與理科不同,造成了科研經費上的差距。在學科建設方面,各學科發展不平衡,個別學院的學科還很散,方向不凝練,缺乏大學科的概念。要打破傳統的自立門戶、閉關自守的舊觀念,強調學科的交叉融合。在干部與人才隊伍建設問題上,要選拔善于用人、關鍵問題上敢拍板的干部。要重視對年輕學者的培養,形成人才梯隊,營造競爭向上的氛圍。
黨群教輔組人員認為,學校應通過開展討論在開源節流堵漏的問題上集思廣益,破解難題,切實提高辦學效益。實驗室建設應加強規劃。基建和審計部門要重視樓房質量問題。要加強項目管理,盡量減少施工過程中的變更,避免造成浪費。器材、房屋閑置和重復購置現象比較嚴重,學校應予重視。在創新人才的培養和引進上,仍需進一步放開,加大力度。后勤部門管理層次、管理人員偏多,應著力推進改革。
行政機關組人員認為,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必須圍繞規劃綱要和產業布局,不斷優化學科結構和課程體系,重點培植有潛力學科,同時提升基層管理人員的執行力,保證學校有關決策的貫徹落實;要抓住機遇,鋪開專業學位點,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同時建立激勵機制,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要突出重點,集中優勢兵力實現學科的重點突破;要理順作為學校代表的后勤管理處與后勤實體的關系,切實推進后勤改革,為人才培養提供后勤保障。創新作風建設可以建設“五型”機關為抓手,切實提高機關職能部門的服務能力和水平。
理工科學院組人員認為,要實現科技創新,必須加強和改進科研管理,消除平臺建設投入大而基層可使用設備少的怪現象,減少基層科研單位的會議,提高職能部門的辦事效率,建議在硬件建設的問題上,實行“一校兩制”,對建博單位和非建博單位區別對待。要給基層學院更大的人才引進自主權,以便隨時引進物色到的合適人才。實習經費、實驗耗材費等應根據文科與理工科的實際需要分別劃撥,不能搞一刀切。要適當加大基礎學科投入。校內人才的出國進修需要設立高級人才培養專項經費。公共科研平臺運行成本偏高,設備維護費不夠。要充分發揮企業的作用,努力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文科學院組人員認為,學校支持文科類專業發展的措施要具體化。將資金或資源與責任和工作同時下移二級學院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管理重心下移。應增加學校職能部門領導中文科專業背景者的比例,以利涉及文科學院的決策更加科學。學校領導應該重視專業的投入與產出比,注重投資效益;文科的投入產出比高于理工科,學校對文科建設的投入應予增加。文科學院要思考應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思路,充分發揮各自在這一領域的服務能力。學校應召開文科類學院的專業學科建設研討會,增進全校特別是有關職能部門領導對文科的了解。從行政管理碩士點申報的成功經驗和各學院在近幾年拿到的相關課題看,文科類學院已有實力增碩的,學校應予重視。藝術學院采取獨立核算,要通過擴招,增加教師薪酬,實現學院的可持續發展。外國語學院和政治與行政學院都缺乏學科帶頭人,學校應予重視。
(黨群新聞主編:張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