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農學院農業生物技術研究所承擔的“雜優水稻不育系”的選育研究與應用項目取得重大突破。近日,我校與廣東天弘種業有限公司簽訂了該項成果授權使用協議。
根據協議,學校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水稻不育系 “雙青A”、“湛A”和“晚金A”的經營使用權授權給廣東天弘種業有限公司使用,有效期10年,由廣東天弘種業有限公司向湛江海洋大學支付使用費人民幣75萬元,加上去年與廣東天弘種業有限公司的另一合作協議,天弘公司向我校農學院雜優水稻育種研究室提供總額為25 萬元人民幣的科研經費, 我校共獲得廣東天弘種業有限公司一百萬元人民幣的轉讓及研究費用。成為我校有史以來最大的科技成果轉讓項目。
轉讓的水稻不育系“雙青A”、“湛A”和“晚金A” 是由我校農學院雜優水稻育種研究室張建中教授和郭建夫高級農藝師等選育而成的。三個不育系群體整齊一致,不育性穩定,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達到100%;米質優,其精米率、整精米率、堿消值、膠稠度、蛋白質等指標都達部頒優質米一級標準;且高抗稻瘟病。由其配制的組合在廣東和海南品比試驗中都有突出表現,可以在廣東乃至南方稻區推廣種植,每畝增產稻谷100公斤,以每年推廣種植500萬畝,則一年可增產稻谷5億公斤,可增加產值9億元人民幣。按一個不育系旺盛使用期為10 年算,則可增產稻谷50億公斤,增加產值90億元人民幣。
我校農學院雜優水稻育種研究室多年來培育出多個水稻品種(組合),在廣東、海南,乃至整個華南地區大面積推廣,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良好的社會效益。其中“博Ⅱ優15”已先后通過廣東、海南和國家品種審定,2001年~2004年在華南稻區的累計推廣面積396萬畝,約占海南省水稻面積的80%以上、湛江市水稻面積的53.6%,并已評議通過獲湛江市科技進步一等獎,正在申報廣東省更高科技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