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建設的根本途徑是優化德育環境
葉 宇
德育環境,是指與道德教育、道德建設有關的因素和條件。馬克思主義不主張道德說教,而是主張"用非道德手段解決道德問題,即通過消除產生不道德的社會根源來遏制不道德現象的產生。"道德建設不僅是德育工作者的責任,而且是全社會的責任,從德育的生態學來看,它涉及到一個國家的治理,法治的現狀,市場經濟的發育程度,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者之間是否良性互動,人文環境的好壞等等因素。以生態學的方法研究道德建設和德育環境,還應有一個參照系,最好是以一個發達的地區為參照系。
歐盟各國的公民有什么樣的道德水準?他們是如何進行道德建設的?對此,我們需要以開放的心態來比較和借鑒世界各國包括歐盟的經驗,通過優化德育環境,促進我國道德建設的改革與發展。
一、成熟的法治和市場經濟有助于提高公民的道德水準.
法律與道德的相互促進還是顯而易見的,如果沒有法治的環境,道德在很大程度上會成為一種空洞的說教; 如果只講法律不講道德,法律也得不到有效的實施。
當今中國社會所關注的誠信問題:對這些失信的行為,單純的道德說教是無濟于事的,當前主要的還是建立起使失信者的行為受到懲罰,守信者的行為得到收益這樣一種制度環境。這種制度環境的長期存在并輔之以道德建設,才能最終解決誠信的問題。
二、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良性互動為全社會道德水準的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物質文明對公民道德水準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其滿足了各個層次消費者的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
以雄厚的社會保障為依托的相對較低收入者的心態比較平和,他們不必過于斤斤計較一些蠅頭小利,沒有太多的人為解決溫飽問題而做一些蠅營狗茍的事情。物質文明的另一種表現就是有足夠的財力投入環保的事業,極少污染的秀美山川大大陶冶了人們的性情。
(二)精神文明建設對道德建設的作用是最直接的。
①傳統的道德觀念對當前歐盟各國的道德建設仍然起著指導的作用。
②教育的普及特別是高等教育大眾化,使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美等方面的素質全面提升。
③歐盟主流的文化與多元的文化并存,促進了各種族、各階層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和寬容,從而大大地緩和了各種族、各階層在經濟利益上的矛盾。
④文化建設培養了公民科學的理性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的優點是使人們崇尚科學、崇尚真理,使人自信和自律,淡化了自私和傲慢的心理,避免了無知和偏見的道德觀。
⑤天主教在歐盟的道德建設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政治文明的成果促進了公民之間的平等,賦予公民人格的尊嚴,從而改善了公民的道德風尚。
①在歐盟,政府部門為公眾服務,定位是為納稅人服務。在普選制的背景下, 政府為納稅人服務既有為壟斷資產階級服務的一面,又有為公眾服務的一面。為 納稅人服務的概念從政府方面來看,應尊重公民的人權,尊重國民的民意;從公民方面來看,則培育了公民當家作主的主人翁道德觀。公民拋棄了奴性,公民具有獨立意識、進取意識、競爭意識和合作意識,這些意識都是在主人翁意識中派生出來的。
②現代政府的主要特征是信用政府和透明政府。主要表現為政務公開和對政府的有效監督,特別是社會輿論的依法監督。在這樣的機制下,政府及其公務員守規則守秩序,國民也會守規則守秩序。這種機制將有利于培育政府守信、廉潔和親民的作風,這種作風對公民道德會起到一種表率的作用,公民的愛祖國、愛社會,愛人民的道德觀的形成與這個也是有關系的。當前政府信用缺乏的種種表現:
出爾反爾,朝令夕改
人存政舉,人亡政息
統計造假,新聞浮夸
沽名釣譽,形式主義
令而不行,禁而不止
有法不依,執法不嚴
地方保護,文過飾非
權力尋租,貪污腐敗
③政治文明的關鍵是社會公平問題,社會財富的分配表面上看是經濟問題,但由于國家參與了國民收入的分配,這個問題又變成了政治問題。歐盟強有力的社會保障體系,保證了一定效率前提下的公平分配。這樣的政策對人們的思想道德傾向還是有影響的。
三、學校在道德建設過程中的作用
①以文化為載體的道德建設。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或教材有意無意地利用這些文化資源作為載體來宣揚其道德觀念。學生在接觸這些文化的時候,無疑就接收了包含在內的道德觀念。這些道德觀念就是歐盟各國主流的道德觀念。在歐盟各國,思想政治教育這個概念很難翻譯出來,但人文主義的理念和人文精神,人文關懷的熏陶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②以法律為約束的道德建設。在歐盟如果你為自己的自由而損害了別人的利益,一般來說也就觸犯了法律法規。無論你是有意還是無意的,無論你受到的懲罰是輕是重,你都將會受到道德的遣責。
四、歐盟公民道德面臨的若干問題
①社會福利制度與道德的關系。
歐盟各國戰后以來最引人注目的制度是社會福利制度。從正面效應來看,這一制度是政府通過稅收和財政轉移支付來縮小公民的收入差距。它的負面效應也是很大的,那些明明有工作能力卻不愿干臟活累活的人滋生了一種不講奉獻,只講索取的道德觀念。失業的人和不愿干活的人多了,就形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
我國的思想政治工作還是比較成功的。我們弘揚了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民族精神,硬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了一個較為齊全的國民經濟體系。我們以尚未寬裕的財力來努力建立社會保障體系,為經受了改革的陣痛而下崗的職工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我國當前有關維護穩定的措施是可取的,如果我國公民象法國的部分公民那樣,動不動就為一點工資福利的提高而舉行罷工和示威,就會影響我國的投資環境。
②西方包括歐盟的性解放、賣淫和吸毒的問題。歐盟某些國家如荷蘭的賣淫現象非常公開化。荷蘭的亞姆斯特丹甚至允許公開地吸食大麻等毒品。
五、啟示
(一)德育工作者的觀念必須與時俱進。 要應對經濟全球化和政治民主化的新形勢,就必須培育新的民族精神,也就是培育新的道德觀。這種道德觀把強國與自強,好學與創新、敬業與進取有機地結合起來,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二)必須實現道德建設與其他工作的良性互動。理想與現實的矛盾,理論與實際的反差,每天都在考 驗著人們的道德操守。中國社會的人文關懷究竟如何? 不少領導干部對弱勢群體的關注遠遠地低于對其政績的關注。不少企業的老板對勞工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關注要遠遠地低于其賺錢多少的關注。道德建設不可能孤立地進行,如果沒有實現與其他工作良性互動的機制,就不可能實現其預期的目標。
(三)必須正確處理德治與法治的關系。
守法是最起碼的道德要求,做一個高尚的人則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如果社會上絕大多數人都是守法的或高尚的人,我國人民的生存環境、生活的質量就會大大地提高。
(四)必須正確處理道德建設與社會公平的關系。
并不是在任何時候和任何情況下都必須效率優先,何時何地必須效率優先,何時何地必須公平優先,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以犧牲公平來過份地強調效率優先,最終將以社會動亂來否定所有的效率,其結果將與決策者的愿望相背離。
(五)通過優化德育環境而不是通過直接的道德說教來進行道德建設。"馬克思認為,如果把人看作是教育的產物,就不可避免地會承認,社會中一部分人是教育者,另一部分是被教育者。由此也必然會承認,社會上一部分人是統治者,另一部分人是被統治者"。"我國有悠久的道德傳統,其特點之一是推崇圣人,承認道德權威,特點之二是德政不分,政府及其官員不僅擔當行政、司法的主體,同時擔當道德教育的主體,利用政權的力量推行道德規范,并充分道德的仲裁者。受這種傳統影響,道德實踐上形成的慣例是上級教育下級,大官教育小官,小官教育百姓。而經驗表明,這樣的教育難以產生道德建設的實際成效。"(尚實《馬克思主義與現實》)
歐盟各國在大學以及成人教育方面已不直接進行道德說教,而是通過文化的載體來間接地潛移默化著人們的思想,引導著人們的選擇,這是值得我們思考和借鑒的。
歐盟道德建設有其特點,中國的國情與歐盟不同,具體的做法只能是求同存異。兩者的相同點是搞好民主與法治,發展市場經濟,實現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良性互動,特別是全社會都重視教育工作。
一句話搞好道德建設離不開上述德育環境的生態系統。道德建設的根本途徑是優化德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