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敏杰教授與倪雋蓓副研究員為濱海農業學院師生作學術報告
時間:2025-05-03
編輯:肖云
作者:李國鵬
審核:沈雪峰,馬驛
來源:濱海農業學院
瀏覽次數:
4月29日,應濱海農業學院邀請,海南大學錢敏杰教授與浙江大學倪雋蓓副研究員在湖光校區興農樓109室作學術報告。報告會由學院黨委副書記王繼全主持,園藝系教師、研究生及本科生代表等100余人參會。
報告會上,錢敏杰以《光調控園藝作物品質的生理及分子機制》為題,詳細介紹了不同紫外光對黃瓜的生長、梨和杧果果實的外觀著色及品質的影響。倪雋蓓以《光和激素調控梨和杧果果實品質形成的分子機制》為題,重點分享了乙烯和藍光通過調控ERF與MYB轉錄因子參與杧果的著色及果實類胡蘿卜素的合成。兩個報告均圍繞園藝植物的外觀品質,結合分子生物學手段,通過案例式剖析,闡明其內在的作用機制,內容豐富,深入淺出。在互動環節,現場師生就自己關心的問題與報告人進行了交流。
此次報告會為學院師生提供了學習機會,拓寬了師生的學術視野,激發了師生的科研熱情和創新思維。
報告人簡介:
錢敏杰,海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Horticulturae編委,Tropical Plants青年編委。主要研究方向為園藝作物品質形成及調控,重點開展園藝作物品質提升光照處理技術研發,利用組學、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等手段解析相關的分子機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子課題等國家級項目3項,省部級項目3項,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Plant Physiology、LWT -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Scientia Horticulturae等期刊發表論文20余篇。
倪雋蓓,浙江大學副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兼任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和《果樹學報》期刊青年編委。以梨和杧果為研究對象,長期圍繞“果實品質形成機制與調控”開展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等手段,深入探討激素和環境信號調控果實品質形成的效應及分子機制。入選第九屆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青年項目、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或省部級項目。以第一或通訊作者在The Plant Cell、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Plant Physiology和The Plant Journal等國際期刊上發表SCI論文10余篇,其中1篇為ESI熱點論文,4篇為ESI高被引論文。